图片
《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苏洵撒贝宁(主持人):在中国文学史上不乏有名的父子,但是像苏洵、苏轼、苏辙这样,能够如此丰满而鲜活地承载我们人生理想的不多。“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对家的眷恋。“心不动,此间自有千钧重。”这是浮沉之后人格的积淀。“守其初心,始终不变。”这是对家国的承诺。这是四川眉山一个人家的小故事,但却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大手笔。
杨雨(探访团成员):“二十七,始发愤。”二十七岁那年,苏洵结束了自己的游侠时期,潜心读书,认真教子,这段故事后来还被写进了《三字经》里。弟弟苏辙说过“手足之爱,平生一人”。哥哥苏轼也说“四海一子由”。他们三人是亲人,是师友,也是知己。
谷曙光(探访团成员):一门父子三词客,老苏、大苏和小苏,三苏的文章经由文坛盟主欧阳修的推荐,一时间在京城争相传诵,时文为之一变。至此,北宋文学进入巅峰时期。
撒贝宁:欢迎两位老师。
杨雨:小撒老师好。谷老师好。
谷曙光:杨老师好。
撒贝宁:欢迎两位加入我们的探访团。访一代宗师,寻千年文脉。欢迎观众朋友们收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全新推出的大型文化季播节目《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今天我们探访团将穿越前往会见三苏,说到这一家子人,你想唐宋八大家里他们一家就占了差不多一半。
杨雨:我一想到要去看我的偶像苏轼青少年时代的样子,我就心跳加快。
撒贝宁:那在我们出发穿越之前,我们首先来看一下三苏给我们今天留下的璀璨瑰宝。来,这边请。来,两位请看,接下来我将为两位抚琴一曲。
杨雨:我们洗耳恭听。
图片
撒贝宁:这把古琴从形制上看,应该就是如雷贯耳的雷琴。古琴当中最金贵的应该就是唐代的雷氏制琴。好像据史料记载,苏轼曾经收藏和鉴赏过一把雷琴叫九霄环佩。
杨雨:对,你说的这个词用得特别地准,收藏过。我记得他们考中进士以后,然后回老家丁母忧,再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仨一起在乘船回京城的路上,苏洵就弹琴,然后苏轼写了一首著名的诗《舟中听大人弹琴》赞叹苏洵的琴技很高超。
撒贝宁:来,这边还有一件东西,两位请。这是一方砚,在砚的砚底有“雪堂”两个字,所以熟悉苏轼的人一看就知道,当年因为乌台诗案,苏轼不是被贬黄州嘛,在那个地方他给自己找了一块地儿,然后命名为东坡,在东坡上建了一所书房,就叫雪堂。
图片
谷曙光:这个砚讲起来也挺有意思,除了正面有“雪堂”两个字,两边还有铭文记录了他购买的情况和经历,您看看,撒老师那边有,温润可爱有这几个字吧?
撒贝宁:对。
杨雨:是的。
谷曙光:温润可爱,他一看就喜欢上了,买了以后送给自己的儿子长子苏迈,而且连购买的钱这上都记录了。
撒贝宁:付迈以为书室之助。
谷曙光:五百缗。
撒贝宁:五百,对。
谷曙光:五百缗。
撒贝宁:就写的价格。
图片
谷曙光:根据当时的物价,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花费。这方雪堂砚是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杭州市临平博物馆。
撒贝宁:那接下来在我们出发之前,我们还是来确定一下我们即将要穿越的三个非常重要的历史节点。我们看到的第一个画面应该就是苏洵携二子赴京应试的故事。
苏洵(48岁)中年时期:为一身谋则愚,而为天下谋则智。自来京城,我父子三人以文章得名,还希望能以平生所学为国家所用。
图片
撒贝宁:苏洵读的这篇应该就是《审敌》,而且刚才这一句让我们直面了他用世报国的政治品格。
苏轼(46岁)中年时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历经浮沉,在黄州我成为了东坡。
图片
撒贝宁:这应该就是我们最熟悉的苏轼苏东坡了,而且这个时候他刚刚经历了人生当中一个巨大的挫折,被贬黄州。
苏辙(66岁)老年时期:七十余年真一梦。如今父兄走了,曾经的对手也走了,就用这《颍滨遗老传》为这个时代作传吧。
图片
杨雨:苏辙暮年在颍川定居,因为身边的人所剩无几,于是他给自己的房子起名叫遗老斋,字号“颍滨遗老”。
撒贝宁:这个时候的苏辙已经是北宋的最后一位文豪了。其实在苏辙过世之后十二年,北宋就灭亡了,所以我是绝对不会把这个时间节点作为我们穿越的第一站,我不想那么早去见证这份孤独和苍凉。如果要想知道三苏的故事,最好的起点,其实也就是他们的开端,可以说是嘉祐元年的东京,从他们名动京师的时候开始吧,请!
—未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